案例2 李嘉誠父子的勝利 亞洲的一些經濟評論家認為,香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那些靠地產、航運、港口致富的傳統富豪,將很快被知識經濟時代所淘汰。但是…… 一、世紀之交的三大神話 第一大神話,一隻“橙子”值千億。1996年,李嘉誠控股的和記黃埔在英投資,組建了電訊公司Orange(橙子)並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在此之前,Orange經營一直虧損,1998財政年度的虧損為98萬鎊。但電訊業漸入軌道,客戶基礎不斷擴大,成為英國排名第三的移動電話經營商。在此基礎上,和黃決定分拆上市,賺回41億港元特殊收益,將以前投資收回過半。1999年,又以1130億港元為代價,出售Orange四成多股份給德國電訊財團,並與該財團進行換股,成功入主德國電訊財團,成為單一持股的最大股東。在這筆交易中,李嘉誠的成本幾乎是零,而回報是1000多億港元的現金和大筆的股權。 第二大神話,盈動演出“蛇吞象”。1999年5月3日,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收購了原來市值不足一億港元的殼股“得信佳”,將其改名為盈科攵Γ磁坪螅杉塾?.8港元一路飆升,直至28.5港元,市值居全港第6位。其後,盈動在醬市場上動作頻頻,頗有呼風喚雨之勢,不久前盈動終於亮出大手筆,斥巨資收購香港電訊DD香港電訊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為3140億港元。而盈動僅為2063億港元,購並後的新公司市值將近5400億港元,成為香港第三大互聯網公司。 第三大神話,“湯姆”出世萬人空巷。眼前父親和弟弟成為新的“網絡英雄”,李家傳統產業的接班人李澤钜也坐不住了,李澤钜早就想通過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投資十億美元搞一個綜合性門戶網絡。1999年12月7日,他花了2000萬港元終於從美國vortexx那裏買到了他想要的域名:www.Tom.com。12月16日正式推出,其注冊用戶短短兩個月裏就超過了4萬人,新生的湯姆備受關愛,香港創業板為它預留了8001的號碼,聯交所先後豁免了對該公司經營超過兩年,上市申請滿25個交易日等例行要求,將其公眾股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場。2月23日湯姆出售4.28億新股,香港上演了萬人空巷認購湯姆的場麵,認購人數超過40萬人,超額認購約為1500倍,超過了兩年前瘋狂搶購“北京控股”的水平。1.78港元的招股價,被“一級半”市場狂炒到10港元,上市首日終盤價飆升了335.4%,創下了創業板上市首日漲幅的紀錄。 二、為什麼要購並香港電訊 李澤楷曾表示,香港電訊的現有人才是吸引他並購香港電訊的原因,這個說法應該不是言不由衷,但是,它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了解了盈動的發家過程之後,我們才能分析它為什麼要花大價錢和別人搶購香港電訊。 最樂觀的估計是,盈動目前每股淨資產不超過0.7港元。“數碼港”本身是個地產項目,一次性開發完了後就基本上沒有多少油水了,而且,該項目的效益得等到數年後才能看到。所以,盈動很可能在2000年還是虧損的,如果是贏利了,其市盈率將要達數千倍。 對一個傳統企業來說,這樣的經營狀況根本不足於支持那麼高的股價。要維持高股價,對盈動來說,隻有兩條路:其一,繼續高高地扛著互聯網新經濟的大旗,維持一個“高科技”的形象;其二,迅速地產生一定的利潤,維持“高成長”的形象。 在第一條路上,盈動可以說幾乎發展到極致了。好在香港人炒股惟美國人之馬首是瞻,美國的互聯網企業既有虧損的,也有高達數千倍市盈率的,這給盈動幫了不少忙。 入主得信佳之後,盈動不斷地和世界著名高科技企業換股,不斷地並購和發起成立互聯網公司,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自己“高科技”的形象。 未來的盈動也許會類似於一個大型風險投資基金,不斷地投資和並購高科技企業,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把某些公司推到資本市場上去,就像SOFTBANK投資雅虎一樣。 除了“高科技”的形象外,盈動現有的另外一筆寶貴財富是它聚集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前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現在盈動任副主席的袁天凡;原香港電訊管理局總監,現任盈動總經理的艾維朗,此外還有從數碼通挖壹的伍清華等。 但是,這一切說得再好也都是“概念”的成分多一些,對偏好實在的人來說,顯得不是那麼有吸引力,這也是大東電報局為什麼不大願意接受盈動股票的原因。 所以,對盈動來說,迅速提高業績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提高業績,最現成的辦法就是購並贏利能力比較強的企業。 香港電訊顯然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並購對象,首先因為電訊和互聯網的聯係本來就比較緊密,並購這樣並不會對盈動“高科技”的形象有很大的負麵影響;另一方麵,香港電訊的盈利能力很強,如果能把其一部分業績注入盈動,至少在賬麵上看來,盈動的業績得到了迅速的改善。 一個20多倍市盈率的企業(香港電訊股價20多港元,每股贏利1港元左右)和一個數千倍市盈率企業的結合(如果盈科不再虧損,並因此而有了所謂的市盈率的話),勢必會大大改善後者的財務報表。這恐怕是盈動並購香港電訊的根本動因。 三、走向多元開放的家族資本 李氏家族的成功,主要並不是由於其家族製的管理,恰恰相反,正是跳出家族管理的公司製,才是不斷提高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實現跳躍式發展的重要因素。李氏家族的長江實業,從開始募股,進而上市,成為社會公眾性公司,已有數十年之久。現在李氏控股八家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由传统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同一的家族管理,向两权分离的公司制管理转变。董事会集体决策,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已形成制度。作为董事长,李嘉诚本人除从长江实业公司禽不到5000港元的薪金之外,从不到其它上市公司领薪。当然,作为股东,碰上好年景,他一年从这些公司分到的红利,就达1.6亿美元。 二是高薪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包括上市公司总经理、非出资人担任的独立董事,以提高公司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益。李氏资产庞大,经营项目林林总总,如果不是旗下不乏业务专才和管理专家,单凭其父子三人,是怎么也管不过来的。一个人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更何况从传统的产业层次转向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产业,更加离不开学有专才的科技精英。舍得出高薪借用外脑,是李嘉诚家族资本得以蓬勃发展的要诀。 三是积极谋求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是李嘉诚家族资本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近期连续成功创造网络神话的关键因素。过去,一些华人家族企业不愿意与人合资,更不愿意上市融资,主要是怕别人会来分享企业利润,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嘉诚家族不是这样。拿李泽楷来说,他的盈科数码动力借壳上市和购并香港电讯,无异于空中着陆,靠的是资本市场的支持。盈动的前身市值不足1亿港元。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业务,自盈动推出发展数码港计划,并成功借壳上市之后,短短数月间,盈动概念成为香港股市一颗耀眼的明星,市值上升到2000多亿港元。尤其是此次盈动以小搏大。成为香港电讯最大的单一股东,取得了企业的控股权,更是商业领域中成功的蛇吞象个案。所以,与其说上帝使李嘉诚家族靠网络火了起来,还不如说资本市场的魔棒使他们得以成功演绎收购兼并的神话。 讨论题: 1、李氏家族向新兴产业的进军有什么重大战略意义? 2、李氏家族的成功是否同管理制度的革新有直接的关系? 博士评点: 李嘉诚家族在网络产业的崛起,其社会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就家族企业而言,李氏家族资本不仅在同社会资本的广泛融合方面,而且在不放弃有利于自己实行有效管理的控股管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资本运作方式的方面,有许多内容是值得国内那些开始在资本经营管理上产生矛盾或暴露不足的家族企业审视借鉴和深刻反思的。其次从网络产业来说,李嘉诚父子作为富有经验的实业家,毕竟与初出茅庐之辈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橙子”还是盈动、汤姆,他们更注重的是虚拟概念向实质经济的转变和升华。此次拿下香港电讯,将立即拥有一个完整的事业基础,行家讲,这叫上岸了,相信这也是科技概念和网络概念今后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李嘉诚家族作为昔日传统产业的代表,以自己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由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典范。
|